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76 (第1/2页)
吴大齐这个修理高手,甚至用发动机和一根棍子、几块木板自制了一个灰浆搅拌器。这样盖房子用的泥浆就不用手动搅拌了。几个人砌了一段时间的墙,熟练度也大大增加,连日劳作后,正房的墙体渐渐完工,终于到了上房梁的这一天。几间正房的屋梁,都是从别的房子里扒拉出来的老木头,碗口粗的木梁十分夯实,两三个男人合力才能抬起来。要想搁到高高的墙山头,非得费一番大力气不可。虽然这是他们第一次盖房,都没有经验,但架不住他们有文化啊!有了安装发电板的成功经验,大伙儿都觉得这也不是什么难事。于是这天早上吃完饭后,几个人在院子里蹲成一圈,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,在泥地上写写画画,最后终于确定了一个上梁的办法。他们把两根木头靠墙竖成一个斜面,再把房梁横搁在木头上,顺着斜面往上拉。吊上去一根屋梁后,有了一个支架,再吊其他的梁就容易了。只需要把绳子绕过房梁,用拖拉机的动力吊起来就行。前后只花了三天功夫,他们就把正房的屋梁和檩条都装钉好了。为了增加房屋对冰雪天气的抵御能力,江铭在设计的时候,特意加大了屋顶倾斜的角度,这样一来,冬天下雪的时候,屋顶坡度太大,就算有积雪,也很容易滑落下来,就不用天天爬到屋顶上去扫雪了。等他们终于把几间正房的屋瓦盖完,天气已经很暖和了。接下来还有很多活儿,要粉刷整个墙面、要盖厢房、起院墙,还要垒灶垒烟囱。但他们还是都停下来了,决定等一段时间再继续。一来是因为江铭说过,墙面要晾干几天,才能粉刷;二来,粉刷用的泥巴里要掺上麦秸或稻草,才能增强粘性,而他们要等到小麦或水稻成熟后,才会收集到新鲜的麦秸。最重要的是,他们要开始插秧了。早在好几天前,朱云和卢志和就扛锹去了溪边,从溪里引水,把附近的好几块地都放满了水浸泡着。更早的时候,当他们刚脱下棉袄穿上单衣,朱云就跟卢志和开始育秧。他们从猪圈里起出来很多肥土,细细过了一遍筛,除去了里面的杂质和沙石,然后掺上草木灰肥,加水沤了一个多星期,在门前的空田里用这些营养土做成了一厢厢的培养基。每厢有一米来宽。稻谷种是提前几天在水里浸泡好了的,这时候均匀洒在营养土上,再在上面蒙一层塑料薄膜,让水稻在里面发芽生根。每天中午,卢九月和吴元都要揭开薄膜,给水稻透透气,顺带着洒一洒水。在温暖的阳光下,黄色的种子不负众望,很快在肥沃的泥地里生长出白色的芽儿,没几天又成了绿色的秧苗。现在苗儿已经长到快一尺长,到了移栽的时候了。这段时间,大家中午吃饭歇息时,都不爱呆在屋里了,而是端碗挟了菜,跑到田间去吃。他们跟种地多年的老农一样,蹲在秧苗边,看看稻谷种出了多少芽儿,或讨论一下麦苗的长势,关心哪些蔬菜要浇水了。曾经,小九月给竹笋取名的事让他们笑了很久,但现在他们都很理解那种心情了。地里每兜庄稼都跟自家孩子似的,长势牵动着他们的心。就连核桃也喜欢在菜地里东嗅嗅西看看,顺便逮两只蚂蚱,宛如一只在乡村生活了多年的土狗。其中朱云是最忙的一个。她不仅要照料那几厢秧苗,还要主导大部分田里的活计。毕竟这些人虽然看着像农民,但其中也只有她真正种过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