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214 (第2/2页)
以前跟他说过,你小时候就出来了,老家统共认识几个人?这么挂着挂着不是自己心里难受吗?可他就是放不下,这不?好几次让我回来捐款。”说着长叹一声:“这些他从没跟我说,可我们天天见面,我知道他在想什么。这回也就是遇上您跟随便聊一聊,您别忘心里去。”萧成业眼睛也湿润了,说道:“当年成光多好多能干一个人,平常也没少帮乡里人,可他走的时候他那几个兄弟做的是什么事?当年我大伯、也是那时候的村书记希望阿澜他娘住村里,也能就近照顾一二,可他娘被那几家人气着了,撑着口气带着孩子没回来,这么多年过去大伯也还常常提起这件事。”他跟赵纪道:“赵先生你回去跟他说乡亲们感谢他的帮助,至于回来看,这个不勉强,什么时候想回来了,这里都是他的家。”赵纪打包票:“行,回去我一定好好转达。我还要在这儿待两天,想给他带些特产回去,到时候麻烦兄弟帮忙参详。”两个人说定,结伴回了包厢,被一群人调侃去得久,又喝了几杯,这才散场。赵纪主动买单,又把人都送上出租车。第二天醒了酒,他跟萧成业一起去买特产,没买多,多了不好拿,买特产的同时赵纪也挑着水果买了好几兜子,硬塞给萧成业。“您别跟我见外,这既不是钱也不是好酒好烟,谈不上收受贿赂,就是些水果,这夏天天气热,买给嫂子侄女吃的,兄弟可快别推了。”以赵纪的口才,很快让人高高兴兴收下来。回程的时候东西挺多,还多付了些托运费。到了酒店没顾上跟萧琰说话,先倒了杯水灌下去,好一会儿旅途劳累才缓过来,赵纪问萧琰道:“你一早就给县里捐款,难道就是料到了这一天?”要真这样也太神了。他跟村长描述的那个思念乡里,但又纠结于当年亲戚不地道,一副殷殷游子样的萧琰当然是胡编乱造的。这家伙日常面无表情的冷淡,哪来的什么思念乡里。但他以前又怎么突然想起捐助乡里了?萧琰给的答案有些奇怪,“不是,只是习惯。”习惯?习惯啥?习惯捐款还是习惯回老家捐?但萧琰显然没有解释的意思。解释也解释不清,这是两个时代文化的不同。萧琰当年生活的大陈门阀士族与皇族共治天下,而高门士族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权力,除了天下动荡,也是因为他们深深根植乡里,往往一乡百余里,不知道天子,只知当地大族,庄园和坞堡正是由此形成。这种形态对集权统治自然不利,但却是自有其存在道理,比如说就很好地在当年那些无能且热爱作死的皇族手底下,保留下的部分民众的生气。当然,这也导致了后来士族势力大涨。萧琰当年当政的时候主张的是拔除乡党,但习惯难以改变,仍旧会下意识照顾乡民。这纯粹是一种习惯。当然,其中还有一些不可对人道的考量。—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