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355 (第1/2页)
工作效率极低。江南经济发展繁荣,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南直隶商贸繁华,拿扬州府、苏州府、松江府一带举例,民间涌现出大量手工作坊,货品不仅畅销全国,还通过海路,远销海外。海外贸易已呈现磅礴浩荡之势,繁荣至极。但朝廷内部却还在为是否解除海禁扯皮。海禁的事涉及各方利益,傅云英暂时不会碰,但可以先想办法废除匠籍制度。上京途中,她和傅云章在南方待过一段时日。兄妹俩一路绘制图志,游访名胜古迹,同时也细心观察运河沿岸市镇的经济民生,对当地经贸发达、全民参与生产、积极蓬勃的风气印象深刻。苏杭一带的女子,和内陆的女子比起来,也稍微要自由一些,因为她们光是养蚕织布就能挣钱养活几口人。小小一座市镇,其中巨贾豪富之家,就比武昌府一座府城还要多。仓廪足而知礼,大家都富裕了,风气才会逐渐开放。前提是给老百姓挣钱的机会。先从匠户开始。工部侍郎的折子递上去,引来朝臣争议。傅云英事前派人详细调查过匠户受到压迫的现状,一条条,从匠户每个月需要多少花费,承担多少工役,能拿多少报酬,一家几口一年的吃穿用度,吃多少石米,扯多少尺布,柴米油盐,事无巨细,全部都写在折子上,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难题一一给出建议的对策。让朝臣们挑不出错来。谁反对,朱和昶便问:“爱卿有何良策?”那些大臣自然给不出建议,他们根本不关心匠户的生活,只会打太极,说这样不行,那样也不行,总之怎么改都不行。那怎么才能行呢?就得维持现在的样子。可现在匠籍制度出现太多问题了,该怎么办?大臣们支支吾吾。朱和昶装傻,继续问:“爱卿可有良策?”他脸皮厚,假装听不懂大臣的话,从头到尾,追着反对的大臣问他们是不是有良策。简而言之,就是五个字:你行你上啊!不行?那就闪开,别挡着干实事的人。朱和昶还没说要废除匠籍制度,只是一步步修改,适当放宽对匠户的劳役,大臣们就不乐意了,各种不配合。这个时候,傅云英那封关于妇人诉讼权的折子并没有引来太大关注。朱和昶抬出自己早逝的母亲,以孝悌之义东拉西扯了一堆话,大臣们提了几个小建议,顺利通过了。之后大臣们重新抖擞精神,接着为匠户制度改革一事争吵。第131章剿袭匠户的事,傅云英让工部侍郎和苏桐在前面顶着。工部侍郎干劲十足,一来他知道改革利国利民,二来朱和昶出面勉励他,他敢不卖力么!苏桐就更无所畏惧了,他年轻,心中有抱负,有热血,虽然性子磨砺得柔和了,但熊熊燃烧的野心却是没法浇灭的。富贵险中求,办好这件差事,升迁指日可待,他不怕老臣们的刁难。改革匠籍制度的事一时胶着下来。中秋过后,刑部和大理寺负责官员叙复、昭雪事宜。沈党当年上下勾连,造成不少冤假错案,如今沈党倒台,自然要为那些被冤枉的人沉冤昭雪。傅云英和傅云章奉命主持复核案件的事,大理寺和刑部其他官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