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71 (第2/2页)
苓满脸惊奇地望向小谢先生,然后便听得赵臻善意的轻笑。“谢先生,徐兄只是说了玩笑话。这世上,北人南人都是大胤子民,何来的瞧不起。”“玩笑话。”小谢先生微微颔首,突然抬手指了指赵幼苓,便问,“可我怎么听得这小郎君将他驳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呢?”他的手一指,诸人的视线就全都落到了赵幼苓的身上。赵幼苓心下恼怒,面上惊诧道:“学生与徐兄私下说了些玩笑话,先生是如何知晓的?”她形容尚幼,如今在胥府几日,稍稍养回了一身细皮嫩rou,瞪圆的眼睛瞧起来竟和幼犬相差无几,显出一团稚气。在场众人家中谁无这个年纪的兄弟子侄,有的年纪大一些的,甚至连孩子也有她这般大,见她这么反应,一时不知该笑她娇憨,还是忧她心直口快。她这话,分明是在问小谢先生是不是偷听了他们的对话。不等小谢先生开口,赵幼苓挠了挠头:“定是底下人听见了同先生说的,先生可别信这些玩笑话。南人若是只会之乎者也,就成不了江南各地的繁华景象。北人,有能文能武,成就一方霸业的,也有学生这样手无缚鸡之力,连之乎者也也说不清楚的。”小谢先生眯起眼睛:“你年纪虽小,说话却有一套。听口音,你是北人?”赵幼苓起身,恭谨地回答:“回先生,学生祖籍京城,论南北,确实是北人。”她的口音是京城的口音,哪怕前世今生都在戎迂过了那几年,口音仍旧还是京城的。这一点,她瞒不住任何人。尤其,照刘拂说的,小谢先生是在京城做过官的,单凭这一点,瞒什么别瞒出身。“你姓胥,与胥九辞是什么关系?”小谢先生问。赵幼苓蓦地抬首。她是跟着刘拂来的。在座的学子有部分与刘拂略有来往,自然知晓他的出身,前户部刘侍郎的庶子。据说京城城破后,他流落在外,吃了不少苦头,侥幸跟着师父过了几年,辗转到汴都落脚。刘拂说他们是表兄弟,众人自然以为她也姓刘。她不愿处处提义父的名号,自然也就顺势应承下来。这些人初时还在想她一个少年,年纪虽小,却谈吐大方举止得体,实在不得了,言语间多有夸赞,有真心也有随口的吹捧。等听到“胥九辞”的名字,果不其然,众人的目光登时都变了变。不等众人表态,小谢先生又接着问道:“那胥九辞身边记得曾有一义子,可就是你?”赵幼苓微顿,继而淡笑:“的确是学生。学生少时得义父救护,天禄十一年,与义父意外分离,如今方得团聚。”她知因为天子的缘故,胥九辞如今在汴都的名声算不上多好。他是天子近在手边的刀,沾着的血有红有黑,分不清好坏。有人畏惧他,自然也有人想要攀附他。小谢先生问到这些,得了回应后似乎便兴趣缺缺,不再多问。高贺擦了满头冷汗,赶忙主持诗会。满场气氛到这时才缓缓恢复正常。只赵幼苓身边,除刘拂外,竟是走了不少人。“你别气,人不乐意和我们来往,我们就当是来吃吃喝喝的。只是有些对不住,我要不带你来,你也不会被人这么冷待。”刘拂内疚的用手掌轻轻拍了拍赵幼苓的脑袋。赵幼苓摇头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