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漫长夜侬伴君(鞭下娥眉是我妻)_第九章 与子偕老(三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九章 与子偕老(三) (第1/3页)

    云轩在客轮上突发脑溢血而死,他的骨灰被葬在了故乡的江畔,那里常有白云在天空飘浮。少壮离家,四海征战,归来时,却是一副空空的rou壳。

    礼红将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了她和云轩的儿子念云。她原以为念云会被这突如其来的事实击蒙,会难以理解前辈们的当年所为。出乎礼红意料的是,念云竟很平静,他还劝慰母亲不必难过和自责。

    念云说:“没想到,我还有一个抗日军人的父亲。放心吧,mama,我会完成父亲的遗愿,去腰山给死去的前辈扫墓的,我也会照顾好葬在武汉的爸爸。”在那样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,云轩能说出这番话,已是难得可贵了,尽管他年已三十五岁。

    一九七五年,和平、爱军双双被部队选送进了大学,成为“工农兵”学员。

    他们正是就读于陈副书记所在的学院。

    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陈副书记升任院长兼党委书记,成了学院一把手。那时,革命老干部都被落实了政策,并受到重用,礼红也当上了厅领导。

    和平与爱军毕业后,被分配到省城,和平进入某机关,爱军则通过礼红的一些关系,分到某事业单位搞行政工作。这一对青年是在一九七九年结的婚,第二年,他们的女儿就出生了,礼红给她的小孙女取名为娇莺。

    那时,礼红已经离休,就在家帮助孩子们照看娇莺,尽享天伦之乐。离休后,时间也充裕起来,礼红便时常给报刊撰写一些有关中医治疗常见小病的文章。其中一篇以针刺疗法治疗落枕的文章见报后,被香港的报纸转载,不仅如此,香港报纸还对文章作者礼红作了一些介绍,诸如她原籍是武汉,在部队医院从医数十年,现今居住沈阳……

    那是一九八二年的夏天,一位香港来的客人手持那份报纸,登门拜访礼红。

    刚刚改革开放的年月,来大陆的香港客人并不多见,这位港客居然上门来访,礼红万分惊讶。她不是惊讶于自己家中来了港客,而是惊讶于这个港客相貌,她险些以为是父亲复活了呢。

    港客进门便问:“汤医生,请问您原籍是汉口吗?”

    礼红眼中已闪出了泪花,她就知道港客一定会问这句话,礼红点了点头。港客又问:“你父亲是否曾任袍泽中学的校长?”

    礼红哽咽道:“不要问了,你……一定是小弟!”

    港客当即给礼红鞠了一躬,哭道:“jiejie,我正是小弟啊……”

    是的,他正是礼红同父异母的弟弟。往事历历在目,仿佛就发生在昨日,礼红想起了数十年前自己离开家园,奔赴国难之日,姨妈怀抱小弟,在江岸为她遥遥送行情景,不觉落下泪来。真没想到,自己还会有个亲人寻上门来。

    小弟告诉礼红,他长期患有习惯性落枕,大概是因喜欢使用高枕所致,一直难以治愈。后来从报纸上看到礼红的文章,便如获至宝,待看到作者简介,先是疑惑,之后便激动无比,天下竟真有如此巧合之事,让他找到了亲jiejie……

    礼红还从他口中得知,武汉陷落之前,姨妈就带着小弟逃出了汉口,辗转来到香港。姨妈后来一生未嫁,将小弟抚养成人。十年前,她才无疾而终。她一直未忘记礼红,时常告诉小弟,声称自己对不起礼红,丈夫在世时,她经常给礼红气受。后来丈夫死于非命,她想对礼红好,却又没有机会了,因为礼红为了国家,奔赴前线参战去了,且一去再无音讯……

    小弟最后说:“母亲最感到遗憾的是,至死也没能听到您叫她一声mama。”

    礼红握住小弟的手,早已泣不成声:“jiejie不好,jiejie那时候太年轻,太任性。”

    丙夏下班回来,看到礼红姐弟团聚,不禁感慨:“几十年了,还能姐弟重逢,真不容易。”他竟比礼红还要快活,张罗着去了沈阳最具风味的老边饺子馆,与小弟同饮。

    那日,丙夏喝高了,回家后对礼红说起酒话来:“你们姐弟团圆了,我倒也想有个亲弟弟,可惜不可能了。有个亲meimei,却又只能当闺女待。”吓得礼红差点想拿破抹布堵他的嘴。幸好念竹不在,否则,岂不惹出麻烦?

    礼红责备丈夫道:“以后不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